“赚钱”的产业项目发展得风生水起,“花钱”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民生项目建设,我区也是不遗余力。“三区共建”、城市有机更新、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年初确定的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都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今年以来,我区继续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奋发作为,努力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辖区群众。
梦想照进现实
老城区居民“出棚进楼”得安居
衣食住行,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房子是头等大事。如何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乐?我区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阳光棚改”的作用,让每一个拥有安居梦的老百姓梦想成真。
截至目前,我区老城片区三期征收房屋开工任务2200余户,已签约腾空2400余户,提前超额完成省市任务。在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同时,我区还积极探索其他可行的旧城发展途径,通过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既改善老城区居住条件,又留住人脉、文脉。“以前我们这些老旧小区没有停车位,一到下班的点车子乱停,楼道里阴暗潮湿,地面也是坑洼不平。自从改造后,房屋功能改善了,设施改善了,道路提质了。环境改变人,我们邻里关系更融洽了,幸福感很强。”一辈子住在老城区小区里的老居民陈大妈见证了老街的风雨变化。
“棚户区改造与有机更新都是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把宜居性摆在首位,让居民住得安全、住得便利、住得舒心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工作目标。”有关负责人说。从2017年至2019年底,我区累计完成棚改一万余户,拆除建筑物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如今,经四路等交通动脉得益于棚改,通过棚改促成了绿城、力高、众海新天地等商业综合体等落地,实现了棚改的良性运行,提升了城区品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强化基础设施
完善城乡功能
塑造城市形象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今年,我区高标准打造老城商业街、兴化步行街2条广告牌匾示范街,规范城区广告牌匾1600处,高标准打造正安路等6个城区道路重要节点景观亮化工程;借农村闲散地清理整治时机,建设“三大堆”集中存放点47处;建成启用区生活垃圾转运站,建成启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填补了我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空白。
打通道路闭环,延展公交路线。今年新开工的4条建设道路中,富阳街和仁和街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经四路主路完成70%,顺 义街东段改造已完成北半幅主路和南侧污水管线,路基完成灰土层。打破道路闭环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民,今年以来,我区先后完成60个客运站点建设任务,建制村通客车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97.5%;开通城际公交K921,方便了飞机场、济南东站沿线乘客出行;优化延伸城区公交线路,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7%。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出行。
深入推进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按照“五净两规范”标准,对贫困户房屋内外环境进行改善提升,全区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人居环境改善提升3000余户,改善提升任务已全面完成,有效改善了贫困人口居住环境、提高了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三馆开放,让市民闲暇日有去处。新三馆面积更大、功能更全、环境更舒适,各类电子设施服务更贴心地为市民提供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多年以来,我区始终把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民生支出;自我加压,每年规定完成10件民生实事,一步一步推进市民福祉,增加群众幸福感。(刘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