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期间,平原县张华镇的百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采摘大棚里可谓热闹非凡。时值隆冬,但这里却满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大棚里暖意融融,一颗颗粒大饱满的草莓散发着清香。闻讯前来游玩采摘的群众也是络绎不绝。“年前领着孩子来过一次,孩子没吃够。因为疫情,今年春节我们选择不串门,所以我就带着孩子又来采摘了。”前来采摘的平原市民张瑞瑞介绍。
看着自家的草莓如此受欢迎,合作社负责人张艳丽脸上十分高兴。 “今年是我种植草莓的第一年,草莓不但个头大、颜色鲜艳,而且味道非常香浓,可以说比较成功。”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张艳丽还在大棚中养殖了熊蜂,绿色健康的养殖方式也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虽然说起种植和市场时头头是道,但张艳丽从事水果种植也只是刚过了六个年头。
“我当初干过包工头,干过装修,也没挣到几个钱。”说起合作社的建设,张艳丽感慨万千,2014年,张艳丽夫妇回乡看望亲人时,偶然接触到了豆苗种植产业,多年的经商经验让她意识到这种稀有蔬菜的市场潜力。当时,张华镇正在大力鼓励有技术的种植户发展特色产业,在镇政府协调支持下,二人很快就流转了土地,建起了豆苗大棚。上市之初,他们就去德州黑马市场,面对面向商户介绍豆苗的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客户对他们的豆苗有了一定认识,就这样一点点撬开了德州市场。
近几年,他们又增加了无花果、西红柿和草莓三种果蔬的种植,大棚面积已经达到了10万平方米。把一年四季都变成了收获的季节,也让临近的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将特色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除了鼓励村民自己建设大棚发展特色产业,2020年张华镇还改变以往平均化、分散式资金分配模式,整合了姚庄等5个村庄的扶持资金,累计投入1000万元建设了1处设施芦笋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引进华海等知名农业企业,种植芦笋300余亩,建成大、中型冷棚102个。采摘期每天的产量稳定在3000斤以上,主要销往北京、济南等大中型城市,该项目既推进了产业发展,又实现了项目村庄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
设施芦笋种植园区是张华镇产业向园区集中的一个体现,目前共发展芦笋、无花果、秋霜梨等特色化、规模化农业园区11个,为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同时,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及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张华镇种植芹菜的盆吴村、种植韭菜的王明村、种植冬瓜的何庙村等地,也都正在稳步推进特色蔬菜园区建设,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鼓励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现有特色产业基础上,探索发展‘农业+’‘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到产业选得准、有市场、可持续,以特色产业激活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奔小康。”张华镇人大主席陈广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