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白洋河畔一批“特殊”的客人,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观赏摄影。原来,这里成群结对的白鹭在翠绿的芦苇中时而蹁跹起舞,时而驻足觅食。波光潋滟的白洋河映衬着蓝天白云,举目远眺,青山如黛,碧水盈盈,辉映出这座绿色新城的灵动与神韵,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相亲”的生态画卷。
栖霞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烟台市的生态屏障和永续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69.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居胶东地区首位,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境内的白洋河、清阳河、黄水河、清水河、漩河5大水系,向周边县市区输水近3亿立方米,是门楼、王屋、沐浴三大水库的主要水源地,保障着下游近300多万人的饮用水。“我们始终坚持以全盘突破生态文明为重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栖霞最靓丽的发展底色。”栖霞市主要领导介绍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资源是栖霞最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该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路湖”系统保护、综合治理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先后拒批各类项目80多个,涉及直接投入100多亿元。累计投入资金3.74亿元,治理白洋河、清阳河河道69.1公里,建成人工湿地4500亩,建设各类水保工程7万多项,拦河闸800多座,塘坝1000多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0平方公里,持续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水是栖霞的命脉,为了保护水源不受污染,该市先后出台了《栖霞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栖霞市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积极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编制完成农村污水收集专项规划,实施水源地保护区内55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置工作,实现门楼水库、龙门口水库水源地污水收集全覆盖。围绕城区居民以及北翼20公里生态工业长廊、南翼桃村镇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大工业聚集区用水安全,投资1.2亿元,分别在经济开发区、桃村镇建设了两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1亿元,完成了城区至开发区、开发区和桃村园区范围内,共计94公里的污水管网铺设。
守护绿水青山,栖霞还着力在“增绿”“护绿”上下功夫。始终将植树造林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全市70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部划为“死封区”,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同时加强护林队伍建设,组建800多人的市镇两级护林队伍,全天候加强护林巡逻巡察,坚决杜绝各类乱砍滥伐、野外用火行为发生。此外,还先后在长春湖区域、白洋河流域、山东河流域等区域,实施了水源涵养造林绿化和退耕还林工程,全市新增造林面积21万亩,退耕还林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9.2%,打造秀美的田园风光、美丽的山水画卷和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我们第一次来栖霞旅游,就被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住了,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感觉就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来自北京的游客高明远登上天崮山后不禁赞叹。伴随着现代休闲旅游的快速兴起,栖霞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靓丽的城市形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今年上半年,该市接待游客达308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5%。
依托丰富自然资源,绿色新城绽放生态“红利”,着力打造胶东半岛休闲度假胜地、健康颐养宝地。以“全域旅游、全景栖霞”为载体,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打造胶东半岛黄金旅游商圈热点城市,高标准开发建设长春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整体实施栖霞古镇招商开放,配套胶东抗大精神教育基地、和壹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天崮山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艾山温泉小镇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促进多业态一体化融合、全链条延伸,向社会提供满足全家庭成员、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辐射两小时交通半径的优质刚性需求高端服务。通讯员 国锋 言芳 海超YMG记者 慕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