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全国唯一以钢铁命名的新型生态化工业城市,因钢得名,因钢而兴。
40多年前,在鲁中山区的绵绵山峦之中,一座钢铁城市“拔地而起”——上世纪70年代,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亲自选址,依照党中央关于“三线”建设“分散、靠山、隐蔽”的要求,在鲁中腹地圈定了代号为“701”的钢铁建设工程。从此,莱钢诞生了。
1970年4月11日,莱钢工程会战誓师大会召开,从此拉开了莱钢大会战的序幕。从1970年到1972年,全厂集中力量进行基本建设,劈山开岭,修路建厂,形成声势浩大的工程会战局面,史称“三年会战”。其间群山沸腾、炮声隆隆,仿佛打响了第二次莱芜战役。
烈火炼真金,磨难成大才。经过一代又一代莱钢人的前赴后继,莱钢逐步发展成为一座高端钢铁产品的领先优势企业。如今,借助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及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莱钢积极打造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最大的H型钢生产基地”特色工业旅游。整个工业旅游线路由“两馆三景区”组成,即莱钢精神展馆、莱钢钢结构建筑展示馆(游客中心)、铁水奔流景区(炼铁生产工艺)、钢花璀璨景区(炼钢生产工艺)、轧机欢畅景区(宽厚板生产线或大型H型钢生产线),在树立钢城区全域旅游品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钢城区南部山区,还有个神奇的地方,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寂静的山岗,山坳里散落着寂静的村庄,村庄里生活着淳朴的老乡。但谁又曾知道,就在这片远离尘嚣的连绵群山中,竟然隐藏着一处偌大的兵工厂。这个地方就是原山东新华翻砂厂(国营9363厂),现如今的新华军工纪念馆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基地。
原山东新华翻砂厂(国营9363厂)始建于1965年,先后从事1953式82mm、迫击炮稀土铸铁杀伤榴弹等军品及硝铵炸药生产,是山东省三线军工从初创、建设、生产到改革、发展、转型的全过程历史见证。
从2017年开始,钢城区依托原厂旧址,规划建设了“新华军工纪念馆”,目前已完成“新华军工纪念馆”“洞体生产车间复原场景”“201洞旅游体验环线”等主要工程。
纪念馆约2000平方米,设置了遥望崮乡、红色印痕、风雨春秋、挺进大山、无声战场、苦乐年华、情满热土、魂铸青山八个板块,在200余幅图片、100余件文物、10余处场景中追忆几代人的热血青春。穿过那窄而长的经过复原的洞体生产车间,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看到他们挥洒着青春和热血,在沟壑纵横的大山深处开启一段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燃情岁月。
离开新华军工纪念馆一路往北,到达辛庄镇石湾子村,入村北行300米便是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1947年2月,正是在这个院落中,陈毅、粟裕指挥刚刚成立的华东野战军,打赢了光耀战史的莱芜战役。旧址在2005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院四面环山,西墙紧贴山崖,比较隐蔽。院外广场上,迎面竖立着陈毅、粟裕、谭震林三位将帅的雕像,影壁墙上刻有陈毅题写的诗词《莱芜大捷》。如今7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运筹帷幄之地每年平均接待各地参观游客2万人次。而在展馆外,石湾子村街道干净整洁,绿荫下河水清澈流淌,往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已变为幸福生活地。
到达棋山国家森林公园棋山观村整整齐齐的新建小区后,绕过一棵大槐树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元帅碑”。之所以叫“元帅碑”,是因为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帅题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9个楷书大字。纪念碑建于1941年7月,是陆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为纪念该旅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165名干部而建立的。2015年7月,该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成就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激励着一代代有志青年奋勇向前。而棋山观村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也成为钢城区红色旅游、党性教育基地。
如果说自然资源有价值有优势,那么人文资源就得说可贵可幸。在大众旅游时代,钢城区积极推动旅游和红色文化及工业文明的深度融合,深挖景点的文化内涵,开展红色(工业)旅游活动,努力在全域旅游中探索“旅游+”的新模式、新路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钢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继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