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茌平圆铃大枣的收获季节。9月20日,位于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许庄村的中国圆铃大枣生态园内,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莹润的圆铃大枣压弯枝头,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绿叶间,青中泛白,白里透红,枣香满园。
一周前,第十三届中国圆铃大枣采摘节在这里开幕,让这个具有2000多年圆铃大枣栽培历史的小镇再次沸腾起来……
“今年是收成最好的一年!”村民许占楼在这里承包了80亩枣园。在精心管理下,今年每亩产量达到600公斤,而且经过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价格稳定在8-10元左右,品质好的“枣头”卖到12元/斤。回想前些年,市场不景气的时候,零售价只有两三元钱,大片枣挂在树上无人摘,掉落一地任其腐烂。
承办了120亩枣园的朱士旺绝对是园区最大的“地主”,由于采摘量大,他只好亲自上阵。仅去年一年,他承办的枣园产量就突破10万斤。眼看今年行情更好,老朱乐得合不拢嘴。
茌平圆铃大枣因其形似圆铃,故得名“圆铃大枣”。据记载,在当地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2004年,茌平区被命名为“中国圆铃枣之乡”。2006年,茌平圆铃大枣被授予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圆铃大枣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多年来,云南白药厂家每年都要集中采购一批大枣入药,东阿阿胶企业近年也在做大枣研发及深加工工作。位于黄河故道的许庄村是圆铃大枣核心种植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大枣价格一度长期低位徘徊。众所周知,老百姓的积极性看市场,市场长时间不景气,村民们失去了积极性,个别村民砍掉枣树,当劈柴烧,枣木家具产业在当地一度流行。而变化要从枣乡新村的成立说起。2021年,8个有大枣产业基础的周边村联合成立枣乡新村。新村党委紧紧围绕辖区内资源禀赋,整合各项发展要素,打造抱团发展新格局。“许庄村有5000多棵百年枣树,朱楼村有2个加工企业,班庄村有自建的冷库……过去各村各自为战,新村成立后,这些资源就整合成为我们发展‘枣+’的底气。”肖家庄镇枣乡新村乡村振兴联络员刘超说。大枣产业重新焕发生机。2023年3月,新村党委领办成立“枣乡家园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新村党委+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对圆铃大枣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集体土地流转,规划建设了中国圆铃大枣生态园,园区总体规划1万余亩,其中核心区面积589.95亩。挖掘圆铃大枣多元价值,打造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条,建立圆铃大枣深加工车间,开发冻鲜枣、乌枣、干红枣、枣酒、枣芽茶、枣花蜂蜜等15种产品,逐步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邀请电商企业入驻,定期开展电商培训,通过互联网将枣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目前电商直播销售量占到40%以上。
圆铃大枣的品牌越来越响,行情持续看好,枣农收益翻番,同时,新村集体收入达到103万元,昔日的省定贫困村成功“摘帽”,并从原来的创优村成功提升为示范村。要让枣卖出高价,还要挖掘枣文化,做特色“枣文旅”。奔着“枣+”目标,新村党委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经济业态,他们还重点建设了大枣博览馆、露营、房车营地等文旅项目,初步建成“采摘+露营、旅游+科普、研学+体验、直播+销售”等多条旅游路线。“9月21日至10月7日,我们要承接20个旅行团,一个团大约50人。大家既能到林间摘大枣刨花生挖地瓜,又能参观大枣博览馆,还可到瓦尔登大食堂露营野炊。“下一步,肖家庄镇将继续做大做好枣文章,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创新深加工品牌经营模式,加大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力度,持续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刘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