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统筹专业对接产业布局,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在2018年累计停招22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以增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能力为导向,明确“学科-专业-产业”对应支撑关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加强需求、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统筹,建立专业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使招生专业保持在60个左右,力争省级以上专业建设立项达到全省前列。以10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为基础,对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精品旅游等产业领域,探索建立“专业对接产业”的专业群管理机制,按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交叉互补学科专业群为支撑的思路,打破学院、学科壁垒,组建跨学院跨学科专业群,固定人员组成和资源配备,试行“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专业群负责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是推进国家专业认证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有利于提升专业排名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事关学校声誉和事业发展。要以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工程教育认证为突破口,以通过国家三级认证为目标,加快宣传动员,面向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做到认证理念和标准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加快组织建设,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参与的专业认证工作组织;加快条件建设,保证办学条件达标,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方案,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建立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运行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标国家专业认证分类和标准,强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针对师范类、工程类、农学类、理科类、人文类、社科类等不同类别专业,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保障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实施教学创新奖励制度,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组织首届“教学创新奖”评选,设立100万元奖金,鼓励教师争做“德高”“学高”“艺高”楷模。遴选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体系,突出考评教师科研与教学并重,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创新。组织校级教研项目和成果培育项目遴选,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排序,完成目标任务的教研项目给予绩效奖励,并按评价排序推荐申报省级项目;对成果培育项目实施滚动淘汰机制,每年支持数量不变,按评价排序决定每年立项项目,并作为最终推荐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的依据。通过实施教学创新奖评选、教研项目与成果培育项目评选,切实促进教师回归课堂和开展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研项目和成果培育项目的实效性和竞争力,切实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