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和师资队伍建设“首要工程”,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服务发展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和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体系建设。
深化改革,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向纵深发展。学校打破先考虑资历再结合贡献的传统做法,第三轮岗位聘用共有427名教师聘用到高层级岗位,其中40岁以下教师218人,占比51%,更好促进了青年教师梯队的培育和建设。推进校内人才工程建设,2018年遴选的“双百工程”高层次人才61人中,学科领域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现代金融服务的49人,占比80%;大幅提升青年人才入选比例,入选第三、四层次的50人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39人,占比78%。组织开展2018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评聘工作由每两年一次调整为每年一次,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实际的评聘体系,当年聘任的22名教授中,1980年后出生的3人,45岁及以下12人,占比55%;聘任的63名副教授中,40岁及以下49人,占比78%,通过评聘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认可度和归属感。
筑巢引凤,提升重点工作和人才服务水平。学校协调落实2018年引进的7位国家级人才、7位省部级人才以及120余名新入职博士的薪酬待遇、职称聘任等工作,并通过人事调配、非事业编用工等办法做好人才家属的工作安置。新引进人才中,学科研究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的有50余人,占比超过40%,属于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现代金融服务等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有30余人,占比超过30%。实施教师成长发展工程,推进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名校进修培养和实践锻炼工作,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实践与创新能力。每学期遴选一线教师赴国内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以科研促教学,推动学校参与地方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以才聚才,发挥人才团队“乘数效应”“磁场效应”。学校首次探索全球招聘学院院长,成功引进兰玉彬教授担任校长特别助理、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兰玉彬教授入选山东省首批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同时打破学科壁垒,融合相关学科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建设山东省一流学科以及博士点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获批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现代农业装备、新能源汽车入选学校“十三五”两大“聚焦工程”。2018年推荐引进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航空应用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霍夫曼教授入选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毕玉遂教授领衔的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被授予“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称号;徐丙垠教授倾心打造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在电力线路故障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智能电网研究院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2017年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年新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温广武教授,组建工程陶瓷研究院作为学校实施“校城融合”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为淄博陶瓷产业品牌建设、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及航空航天武器装备高技术陶瓷材料研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意见》,全面拓展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2018年大力实施学校海外访学计划,拨付300余万元海外访学经费及国际合作交流经费至各个学院,同时鼓励学院配套资助教师赴海外研修,开阔教师眼界,提升国际化水平。全年新增海外研修经历教师62人,参加国际会议、合作交流等短期出访的44人。学校承办2018年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分论坛,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国内著名高校的25名受邀青年学者集聚一堂,9人达成来校意向。全年引进的人才中12人来自海外高校。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取得新进展,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7个项目23个选派名额的立项资助,获批项目数、资助人数均居省属高校第一位。本科生交流项目继续推进,硕士生交流项目实现新突破,学院短期项目开展活跃。
|